這是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的一個養(yǎng)豬場。眼前這個正在給豬勸架的女人,名叫卜海燕。她放棄公職,從一個養(yǎng)豬外行,四年時間就成了河北省龍頭企業(yè)的老總。
2011年9月25日,記者去采訪時,正好趕上她在賣豬。
記者:剛剛那下挺危險?
卜海燕:嗯。
每次賣豬,卜海燕總是親自上陣。身材瘦小的她,面對幾百斤的大豬一點也不害怕,甚至和記者開起了玩笑。
卜海燕:像不像斗牛士?
卜海燕性格開朗,裝豬這樣高的大卡車,今年已經50歲的她,也非要到頂上去看一看。
記者今天一共裝多少頭豬?
卜海燕:今天一共得出300頭。
記者:開心嗎?
卜海燕:當然開心。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今年生豬市場行情好,事業(yè)春風得意,卜海燕也非常開心。但一次采訪,卻讓記者發(fā)現(xiàn)了她的另一面。
卜海燕:每天我洗臉,摸我臉的時候,就會想……真的不想干了。
卜海燕曾經在河北省靈壽縣交通局工作,是縣城第一批擁有私家車的人,這些照片全都是卜海燕出去旅游時留下來的,她的生活曾經讓很多人羨慕。
但2005年一次回鄉(xiāng)探親的所見所聞,卻讓她放棄了優(yōu)越的生活要去養(yǎng)豬。卜海燕到底經歷了什么?她回鄉(xiāng)后又看見了什么呢?
那是2005年春節(jié)雨后的一天,卜海燕帶著全家回韓洼村探親。多年不回村,鄉(xiāng)親們熱情地請她去家里坐坐,當時的情形卜海燕至今仍記得很清晰。
卜海燕:咱們帶靠背的那種椅子都沒有,土路,一下雨都走不了路了,都是黏的,把鞋子都黏下去了。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鄉(xiāng)親家的窘迫讓卜海燕非常難受,當地家家戶戶都養(yǎng)豬,為什么還會這么窮呢?接下來看見的一幕讓她找到了原因。
韓洼村是靈壽縣有名的養(yǎng)豬專業(yè)村,百分之八十的農戶每年主要收入就是靠養(yǎng)豬。2005年時卜海燕看見的情形,就和記者現(xiàn)在看到的基本一樣。
記者:以前我們怎么養(yǎng)?
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村民:以前養(yǎng)豬都在這個圈坑里,這叫連茅圈。
記者:是不是就是茅房跟豬圈連在一塊兒就叫連茅圈?
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村民:對。
記者:我們家家戶戶都這樣養(yǎng)么?
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村民:對,祖祖輩輩都是這個傳統(tǒng)養(yǎng)豬。
記者:每年都能賣出幾頭豬?
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村民:老百姓,一般來說都是賣個兩三頭吧。掙個三百二百的,也可能掙個五六百元錢。
雖然這樣的養(yǎng)殖方式在韓洼村現(xiàn)在已經很少見,但在2005年之前特別普遍。在這樣的圈里,一戶村民一年頂多養(yǎng)兩三頭。這樣一頭240多斤的豬,需要養(yǎng)一年,村民卻只能掙個幾百元錢。
正是看到這樣的賣豬情形后,卜海燕意識到,家鄉(xiāng)這么落后的原因,就和他們落后的養(yǎng)殖技術有關。當時,在靈壽縣還沒有大型的養(yǎng)豬場。卜海燕覺得,如果在韓洼村建一個現(xiàn)代化豬場,不僅能改變村民落后的養(yǎng)殖觀念,還能掙錢。
卜海燕:我們就想建好了以后,雇人過來給我們養(yǎng)豬,我們自己輕輕松松做老板。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抱著當甩手掌柜的想法,2006年,卜海燕向親友籌資200多萬元,在這片40多畝的荒地上建起了這座養(yǎng)豬場。而養(yǎng)豬場一建起來,就在韓洼村引起了轟動。
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村民:一開始我們都認為是縣政府大院兒。
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村民:哎呀,那真是比人住的屋子都好。
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村民:搞得真好那個場子。
記者:挺羨慕的?
河北省靈壽縣韓洼村村民:羨慕,羨慕,老百姓都羨慕人家。
可讓卜海燕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村民人人羨慕的豬場,卻在一年后成了她手中燙手的山芋,讓她吃盡苦頭。
養(yǎng)豬場建好后,卜海燕請來家里的親戚管理豬場,自己安心回縣城交通局上班。每個月卜海燕都會抽時間去豬場看看情況。
卜海燕:咱也不懂,什么時候過來看看,那豬白白胖胖的,挺好。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豬養(yǎng)的好,卜海燕就放了心。可到2006年年底結算的時候,卜海燕猛然發(fā)現(xiàn),這一年來自己不僅沒有一分錢的收益,還虧了30多萬元。卜海燕有些納悶,她決定找當地一些養(yǎng)豬有經驗的人打聽打聽情況。
卜海燕:別人都在問我,說你們家養(yǎng)了那么多豬出了多少,我說沒有,說豬懷孕了嗎,我說有,說豬懷孕了多少,我把數一說,人家說那差得太遠了,不是那么回事。
卜海燕這才發(fā)現(xiàn),豬場的情況遠非自己設想的那么美好。豬場管理不到位,員工養(yǎng)豬也根本就沒用心。養(yǎng)豬第一年就虧了30多萬元,周圍的人勸卜海燕把豬場賣掉,但卜海燕卻不甘心。
卜海燕:投了那么多資,一點成果都沒有的,還沒干呢,你就賣出去了,那算是什么呀?
卜海燕的朋友傅億智:她想做成的事兒,不管你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到極致。
2007年時,養(yǎng)豬在卜海燕的心中,就像她開車一樣簡單,只要認真學肯定就能養(yǎng)好。2007年1月,46歲的卜海燕決定放棄交通局的工作,親自去管理豬場。可到豬場的第一天,她就和親戚鬧翻了,鬧得最厲害的就是卜海燕的表哥。
采訪期間我們見到了卜海燕的表哥,直到現(xiàn)在他們見面,依然還很尷尬。卜海燕到豬場第一天就把表哥給開除了,說起這件事,卜海燕的表哥依然還很氣憤。
卜海燕的表哥侯三平:她這個詞語就是,抓管理,六親不認。
原來在建豬場時,卜海燕曾經召集了家里的9個親戚一起幫忙,包括表哥在內。卜海燕放棄公職到豬場后,親戚們對這個沒有養(yǎng)過豬的女人,卻并不看好,也不服從管理。一氣之下卜海燕就把親戚們全給辭了。
卜海燕:不開不行當時,大伙兒都擰成一股繩兒跟我自己這樣摽著,你說怎么能干?干不成。
親戚們認為卜海燕過河拆橋,紛紛找上門來說理。就連卜海燕的丈夫,也勸她把親戚叫回來重新安排工作。
卜海燕的丈夫楊兆江:能不生氣嗎,在豬場這兒多好,他一個老百姓回去能干什么?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但不管丈夫怎么說,卜海燕就是不松口。卜海燕告訴記者,她認為豬場發(fā)展最需要的是專業(yè)人才,親戚們并不適合豬場的管理工作。卜海燕不會養(yǎng)豬,剛上任還把工人們都給辭了,這讓很多人都等著看她的笑話。
卜海燕的表哥候三平:你一個女人家,你來,你比我們能干到什么樣的程度???
卜海燕辭退親戚沒幾天,就重新聘請了一批工人。可事實卻正如親戚們所預料的那樣,不會養(yǎng)豬的卜海燕,不僅在豬價最高時也沒掙到錢,還把員工都給氣走了,落入眾叛親離的境地。
2007年,全國生豬市場行情火爆,在卜海燕的養(yǎng)豬場,豬價甚至一度高達10.1元一斤。養(yǎng)殖場里的3000多頭商品豬,能在年底給卜海燕帶來400多萬元的收入。這筆財富讓卜海燕對豬場的一切都非常上心。2007年12月的一天,天氣突然降溫,卜海燕就像這樣在豬舍檢查,可剛走幾步她就發(fā)現(xiàn)了異樣。
卜海燕:當時屋里的溫度才16攝氏度,應該是25攝氏度左右。豬都有點感冒了。
豬舍溫度低,但四周的窗戶卻都開著,豬凍得發(fā)抖,卜海燕趕緊找到當時的場長,要把所有的窗戶關上升溫,可場長卻死活不同意。這讓卜海燕非常生氣。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卜海燕:人家說這樣能升溫,為什么不能這樣升溫,我聽課了,老師都是這么講的,為什么不這樣做啊?
工人侯新英:光聽說和廠長嚷嘴,吵架,兩個人鬧意見,挺惡劣。
四處報班學習過的卜海燕,對自己的養(yǎng)豬技術非常有信心,和場長大吵了一架后,她指揮工人關了所有窗戶。但她沒想到,這個舉動卻釀成大錯。
卜海燕:再進去的時候,那里面悶得,悶得要死。那眼睛根本就睜不開,那眼睛刺得,淚嘩嘩地往下流。我一看不行了,我就一下通開了。
溫度忽高忽低,豬舍里的豬一下子全部生病了,三天下來就損失了500多頭豬,直接經濟損失將近百萬元。就在卜海燕還沒緩過神的時候,場長因為卜海燕的固執(zhí),不再愿意跟著她干,帶著10個飼養(yǎng)員不告而別。
工人李德祥:都走了,走的豬舍里都沒人養(yǎng)豬了。
因為卜海燕的失誤,導致豬場在豬價最高的時候虧損,這讓本就不看好她的人,紛紛勸她放棄。就連僅剩下的三個工人,也對這個不會養(yǎng)豬的老板失去了信心。
工人李德祥:那時候我也想走。至于我們干的,人家說的對不對,我也不知道。
工人侯新英:就這個道上走走,她就沒進過豬舍。
信心滿滿放棄了城里的工作來養(yǎng)豬,卻因為自己的一個失誤,一手葬送了獲取財富的最好機會,甚至失去了員工的信任,把豬場推向絕境,要強的卜海燕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粗帐幨幍呢i場,她失聲痛哭,不知道今后該怎么繼續(xù)走下去。
卜海燕:那會兒真的不想干了,真的不想干了。
就在卜海燕想要放棄的時候,父親給她說了一句話。照片上的這位老人,就是卜海燕的父親。卜海燕就小與父親感情要好,父親一直是她的偶像。父親說的那句話,卜海燕直到現(xiàn)在還記得。
卜海燕:父親,父親說,要干必須干到底。
父親的鼓勵,讓卜海燕重新鼓起了勇氣。她決定繼續(xù)堅持下去。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卜海燕:那么倔強,那么自信的來了,就這么放棄了。
記者:不甘心嗎?
卜海燕:真的不甘心。
從那以后,卜海燕就跟變了個人一樣。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做豬場老板,會親自給豬喂藥,打針,清掃豬舍。想起在豬舍里的第一天,卜海燕如今依然非常感概。
卜海燕:這會兒回想起來,就不知道那會兒是怎么熬過來的。進來以后一聞,哪兒都是這個味兒,臭烘烘的,想逃,想逃過多少次,但是沒逃了。
2008年時,為了學會養(yǎng)豬,卜海燕沒日沒夜的呆在豬舍里跟著工人學習。3個人干著原來13個人的活兒,卜海燕經常連飯都吃不上。就連女兒的婚禮,她也只能參加一半就離開。
卜海燕的女兒楊柳:我結婚,他們就沒有在家里面呆著,我爸我媽全在場里面,因為這邊有事兒。
卜海燕:我每一次看她結婚的那個錄像,每一次看,我每一次都會掉眼淚。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在豬舍里,卜海燕和工人搶著干最臟最累的活兒,硬是在四個月內把自己變成了養(yǎng)豬的行家,并且掌握了很多人都掌握不了的本事。
記者采訪期間,卜海燕準備帶記者去參觀她的豬舍??墒菦]走幾步,她卻突然停下來了。
卜海燕:這個豬拉稀了,這個豬拉稀了。
卜海燕走的很快,根本沒有時間去仔細看小豬。她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呢?
卜海燕:這個小豬的糞和這邊的就不一樣。我在這經過的時候,覺得氣味不對,我聞了一下,就找,我就能找見是哪頭豬拉稀了。
發(fā)現(xiàn)小豬生病,卜海燕緊急通知飼養(yǎng)員來解決問題。僅靠聞氣味就能發(fā)現(xiàn)豬有沒有生病,這讓卜海燕顯得與眾不同。而在工人們把小豬幼崽轉到保育豬舍的時候,卜海燕抱小豬的手法也和工人們不同。
卜海燕:你要是兩個蹄兒在這邊一搭,這樣一抱,這樣一摟,摟著底下這個蹄兒,它一點兒也不叫,一邊拍拍它,它舒服的很。
從一個不會養(yǎng)豬的外行,成為一個養(yǎng)豬的行家,卜海燕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也正是在這四個月里,她重新贏得了員工的信任。
工人李德祥:別人干的是輕松的活兒,她心里還要費心。
員工李隨竹:她從這兒走,都是小跑,都說沒空沒空。
員工候希峰:我來的時候我想也就干個一兩年,現(xiàn)在看來,搞不好真的能在這干一輩子。
2009年,豬場出欄種豬和商品豬一共1.2萬頭,年銷售額1千3百多萬元。卜海燕養(yǎng)豬三年來第一次賺了錢,她又組織農民成立專業(yè)養(yǎng)殖合作社,帶動了2500多戶養(yǎng)殖戶。豬場越來越有起色,卜海燕就把工作重心轉向銷售和管理。在靈壽縣,卜海燕現(xiàn)代化的養(yǎng)豬場早就聲名在外,她與當地縣城最大的生豬經銷商達成了長期的合作協(xié)議。
經銷商陳素山:現(xiàn)在要是價格有下調的可能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把這兒處理完,再管別人。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豬場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卜海燕本人也成為2009年靈壽縣城十佳優(yōu)秀企業(yè)家。事業(yè)越做越大,但在卜海燕的心中卻始終有一個遺憾。每每說起這件事,卜海燕都會淚流滿面。
卜海燕:每次回了家,他摸著我的臉說,閨女,爸爸沒親夠你啊,每當那個時候……
卜海燕每年都會親自帶父親去體檢,但2009年她卻疏忽了,等到父親查出肺癌的時候已經無法醫(yī)治。父親離世后,卜海燕在床上躺了5天無法下床,她把父親離世歸結為自己的過錯,陷入深深的自責。
卜海燕的丈夫楊兆江:我找她說個事兒,她就當沒聽見一樣。
卜海燕的朋友鄭大香:有句話說做女人難,做創(chuàng)業(yè)的女人更難。
但卜海燕這次很快就恢復過來,因為把豬場做好是父親離世前最大的心愿,卜海燕一直都是父親的驕傲,這一次他也不愿意讓父親失望,而且她還有了一個新的目標。
![]() |
[致富經]放棄公職癡迷養(yǎng)豬的人 |
卜海燕:循環(huán)經濟了,你養(yǎng)豬不行,這邊行,對吧,我的綠色食品每年都有,綠色產品每年有,對吧,養(yǎng)豬不行這邊行。
養(yǎng)豬行業(yè)風險大,極易受市場影響,為了分擔養(yǎng)殖風險,2010年,卜海燕貸款800萬元在豬場建設了五環(huán)產業(yè)循環(huán)經濟示范區(qū)工程,用沼氣解決豬場污染,沼渣種植綠色食品用來銷售。這種發(fā)展互補性綠色生態(tài)農業(yè)的思路,獲得了當地政府的認可。
石家莊市畜牧水產局副局長劉海生:發(fā)展沼氣這塊兒是好多年的事兒了,在好多地方都有,但是像她這個規(guī)模比較大,而且是充分利用的,綜合利用的,應該說是做的算最好的。
僅用4年時間,從一個不會養(yǎng)豬的女人,成為河北省龍頭企業(yè)的老總,卜海燕實現(xiàn)了自己對父親的承諾。2011年,卜海燕有了一個更宏大的目標,她要在靈壽縣建立一個占地3000畝的觀光園,開發(fā)旅游項目。面對未來她充滿了信心。
卜海燕:只要到了我的觀光園里,就看見靈壽縣的一切,我這是靈壽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