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約化豬場細菌病的“頭號殺手”——副豬嗜血桿菌
1、任何階段都能感染。
2、乳、保育豬的死淘率非常高(20%-80%)。發(fā)病小豬兩腳或三、四只腳一齊腫。
3、母豬可引起“無乳癥”,后備豬更嚴重。
4、保育豬只心力衰弱嗜睡,個別驅趕難醒。
5、屬于隨機入侵病原,當出現(xiàn)此病要么是飼料或溫度突變,或者是圓環(huán)、藍耳等病毒誘發(fā)其出現(xiàn)臨床癥狀。
二、血清型:非常多種(15種以上),亞型也多,其中血清型5、4、13最為常見(占70%以上)。該菌生長時嚴格需要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條件下難以分離和培養(yǎng),尤其是應用抗生素治療過病豬的病料,因而給本病的診斷帶來困難,疫苗免疫效果不一(個別場有效)。
三、耐藥性強:目前,此菌對常用的藥物都具有強的耐藥性,發(fā)病時藥物治療幾乎無效,對藥物的使用往往得不償失。
四、防治:母豬的健康重要,切斷母豬報此菌傳染給仔豬。尋找長效的敏感的藥物對仔豬在有創(chuàng)傷及應急進行保健預防。全面提高母仔的微營養(yǎng)。
1、做好種母豬的“PRRS、萎鼻”的免疫(其它不變)。
2、產前后母豬料添加“樂多丁”以切斷“支原體”傳染給仔豬。
3、提早斷奶,選擇高檔乳豬液態(tài)料過渡斷奶。
4、盡可能減少對仔豬的應激。
5、供胎、哺乳母豬料和乳、保育小豬料全面添加“班克-S,圓環(huán)克”以維護胃腸道健康,提高機體解毒能力,增強免疫功能。
6、適當提高“種豬的能量和可消化的優(yōu)質魚粉——增強改善母豬的營養(yǎng)健康水平。
7、用“頭孢噻呋鈉懸混液”對產房仔豬“三針保健”
五、有效用藥方案:
1、斷奶后小豬;疫百特100g+氟本尼考100g每噸連用10天
2、發(fā)病或亞健康小豬:蓄萊福+氟本尼考分兩邊肌注.
3、對發(fā)病豬只要多驅趕,
4、以后出生的小豬全面實行蓄萊福三針保健:
3天剪牙尾(0.5ml);7天閹割(0.5ml);21天斷奶(1ml).
廣州市日鋒畜牧有限公司技術部
2008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