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恐慌與供需基本面疲弱共振作用下,油脂市場呈現(xiàn)出斷崖式形態(tài)。從行業(yè)角度看,油廠一直在虧損中經營。油廠競爭也從“多賺點”轉向“盡量少虧點”的窘境。在經過數(shù)月的下跌后,市場不斷有聲音也在討論底部在哪里。就筆者近幾個月觀察來看,宏觀風險沒有解除繼續(xù)成為市場最大的壓力,而供需面上雖然中國有巨大的消費市場但國內市場暫時的供給充裕與進口動能缺乏,短時間里也很難將美國市場的油料大規(guī)模轉移至中國而大幅抬升國際油脂油料市場價格。盡管不能判斷底部,但可以肯定,油脂市場還在疲憊的基本面下運行。宏觀風險暫有緩和。
近幾個月,歐洲債務危機是金融市場中最主要的宏觀風險。當前需要關注的是歐元區(qū)核心國家、IMF和歐洲央行對于歐債危機的解決態(tài)度,這才是改善市場預期的希望所在。雖然國際基金組織將向意大利提供6000億歐元資助基金的傳言已被否認,但歐盟各大財政部長會議以及歐洲六大AAA國家正在準備救市方案在周一晚間提振了整個金融市場。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但釋放出一個信號是市場開始預期有緩解歐債局面的政策或決議出臺。按照宏觀風險對市場的影響也呈現(xiàn)出“緊張—出事—緩和—緊張”的周期性,我們認為,現(xiàn)在可能處在“出事”后的“緩和”或“預期緩和”的階段。如此一來,整個商品市場獲得喘息機會,短期會有反彈出現(xiàn)。
然而,宏觀風險暫時緩和并不等于風險解除。根據債務與GDP的占比,除了“歐洲五國”,歐元區(qū)的德國、法國以及美國、日本實際都接近或超過債務占比的警戒線。從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債市場的交易來看,市場對他們債務相當擔憂。法國償債能力受到國際評級機構的擔憂與警告。幾天前,評級機構相繼下調比利時、葡萄牙、匈牙利的主權信用評級。這表明歐洲市場還在惡化與蔓延。不管目前政府怎么做,能做的僅僅是抑制作用。那么,后期伴隨而至的將是很長時間的衰退與蕭條。所以,宏觀風險將使商品市場繼續(xù)承壓,起碼目前還沒有看到希望。
美庫存居高不下
目前,美豆出口貿易和南美市場的種植情況是業(yè)界關注焦點。未來2-3個月美豆出口是市場重點,而南美市場的發(fā)展則決定美豆出口的進度與量度。
如何衡量進口中國的進口動能?這需要關注國內庫存與壓榨利潤。庫存方面,目前國內港口有680萬噸的大豆以及超過50萬噸的棕櫚油,算上豆油商業(yè)庫存以及國內秋季油料作物上市,短期供給也不存在問題。粗略測算,按照當前國內油脂油料的庫存和200萬噸/月消費,可供國內三個月之需。從壓榨利潤方面來看,國內大豆壓榨自去年四季度開始一直處于低迷階段。因此,在這樣的壓榨利潤及庫存情況下,中國不會大規(guī)模進行采購。從我們接觸到的企業(yè)來看,多是“走一步看一步”或者少量的進口采購。
中國選擇美國油料進口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南美大豆庫存快速下滑,二是南美出現(xiàn)嚴重供給問題預期。從目前來看,南美庫存還可出售,播種進程良好也無產量之憂。Safras報道稱巴西大豆播種完成86%,高于五年均值79%。阿根廷農業(yè)部表示農民播種完成56%,高于去年同期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