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銀行(ANZ Bank)分析師Nicholas Zhu周一表示,盡管國內肉制品價格上漲導致通脹壓力加劇,但中國2011年玉米進口預計不會超過720萬噸的政府配額。 中國發(fā)改委公告稱,2011年糧食、棉花進口關稅配額量為:玉米720萬噸,國營貿易比例60%。 在對亞洲玉米胃納提升的特別分析報告中,Zhu預測稱到2011年9月中國玉米總庫存為4400萬噸,庫存消費比為27%。 中儲糧總公司(Sinograin)近期買進100萬噸美國玉米,正好說明了中國不斷增長的供應缺口。 “中儲糧直接訂購暗示出補充玉米庫存的異常急迫性”他說道,并列舉數(shù)據(jù)稱2010年中國政府從儲備庫存中釋放了2750萬噸玉米。 中國已成為全球玉米市場的關鍵推動力,該國快速擴張的中產階級提升了對肉制品的需求。 上述分析師稱,生豬價格大漲預計將推升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CPI)在5月環(huán)比上升1%。豬肉占中國肉制品總消費的逾60%。 但他表示,中國玉米進口預計不會超過發(fā)改委設定的720萬噸的2011年進口配額。據(jù)政府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中國進口玉米157萬噸、皆用于生產原料。 相反,他認為中國政府將采取措施限制工業(yè)玉米的消費,措施包括限制對非儲備項目的銀行融資,提高對糧食加工工廠的環(huán)境標準。
|